4月21日15时21分,河南省许昌市西湖公园游乐设施发生事故,一名男子在玩“飞鹰”游乐设施时,因安全锁扣脱落,高空坠落,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此事引起社会对游乐设施安全问题的关注。
□ 本报记者 赵丽
每逢节假日,不少人都会选择到游乐场游玩,体验游乐设施,享受快乐时光。然而,防护措施不到位、专业管理缺乏、设施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使游乐场安全隐患增加,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游乐实施安全管理现状如何?《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游客讲述刺激项目惊魂一幕
“以前每次玩这种项目时,工作人员帮助系安全带都是一脸不屑一脸随意。所以,我每次都是心惊胆战。”在北京上大学的薛凯对记者说,3年前,他和朋友玩过一次“遨游太空”,“坐我旁边的朋友刚开始还直呼刺激,但没过一会儿就一个劲儿地念叨,‘我的安全带掉了’。我只能用一只手拉着他,一边使劲向地面的工作人员喊‘停’。可是,工作人员竟然说停不了,只能等设备自动停下来,还让我抓紧点”。
同样玩过大摆锤类娱乐项目的北京大学学生金玲玲向记者回忆说:“这种项目确实很刺激,但就是怕出事故。这种大摆锤游乐设施有两道安全措施,通过控制室人员操控的电动卡扣和座位上的安全带。按照说明,安全带是以防电动卡扣没有卡住的第二道措施。由于电动卡扣是机器操控,所以按正常情况在机器将卡扣固定之后,卡扣不会有任何推动。我们玩这个项目时,身边朋友的电动卡扣无法推动,但我的卡扣却轻而易举推了起来。当时,工作人员检查时没有发现问题,就在他对控制室工作人员说‘开始’时,我拼命大喊‘我的卡扣没有锁住’。工作人员这才示意控制室等会开始,重新检查了我的安全带,这才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杨秀丽是北京朝阳区一家投资公司的员工,也是一名9岁男孩的妈妈。在她看来,游乐场设施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比较好动,非常喜欢去游乐场玩那些游乐设施,带孩子出来玩就图个高兴,保证人身安全是底线”。
“我之前带孩子在一家游乐场玩一个叫‘海盗船’的娱乐项目,启动后竟然发现手扶的栏杆是松的,吓得我马上叫停。幸亏发现及时,没出什么事儿。”在杨秀丽眼中,游乐场既然收费,就应该对游乐设施和游客安全负责,绝不能让游客冒着生命危险去玩一些项目。
大型设施制造维护标准严格
游乐场的一些大型游乐设施属于特种设备,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相关部门要对这些游乐设施进行安全监察。
北京市某大型游乐场负责人龚兰(化名)告诉记者,主题公园的游乐设施一般分为特种设备和非特种设备两种。属于特种设备的大型游乐设施又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简单来说,最刺激的游乐设施大都集中在A级,B级特种设备次之,C级特种设备更次之。除了惊险程度不一样外,这些游乐设施的质检标准也不一样。
“A级特种设备由国家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检测,B级、C级由省级检测。小型游乐设施一般危险性较小,国家无强制性要求检测,但需要管理者自己注意维护。大型游乐设施有一套完整的国家标准,而设施的业主就是安全的第一把关者。”龚兰说,对A、B级游乐设施实行设计文件鉴定,从源头保证质量与安全;技术复杂、危险性高的A级游乐设施检验工作由国家级游乐设施检验机构承担,B、C级游乐设施的检验工作一般由各地省级检验机构承担。
记者了解到,大型游乐设施按照国家标准安装完毕,不代表就此可以高枕无忧,合格证是“一年一换”,今年检测合格了,明年就不一定。此外,上岗的工程师、操作员要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天、每周、每月定时对重点设备进行检查。
“谨慎选择高空游乐设施。”
这是作为资深玩家的过山车爱好者团体“过山车之梦”副会长荀航给的建议。
“一般来说,越是大型、知名的游乐园,安全水平越高。保持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方面的成本是不能节省的。”荀航对记者说。
“游乐设施并不是越高空、高速、刺激,危险性就越大。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事故是由于人员操作规程不规范、运营标准落实不到位造成的。很多高质量的大型高空、高速游乐设施需要生产制造厂商很高的资质,乘坐这些游乐设施反而比乘坐一些小品牌的小游乐设施更让人放心。”荀航说。
对此持相似态度的游乐设施设计者李宽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国内外生产A级大型游乐设施的厂家,特别是其中的龙头企业,在做游乐设施设计时会进行细致全面的风险分析,对于关键部位除了设计冗余之外通常还会有形式上的二次保险,对于结构的原材料、焊接、加工、安装情况都有一系列明确可执行的检验要求和标准,因此产品的整体安全性还是较有保证的。
临时游乐园压缩成本隐患大
近年来,一些游乐设施改变以往常驻游乐园方式,以临时安装形式出现在各类庙会的现象较为普遍。
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的一份文件曾指出,庙会等活动中使用的大型游乐设施流动性强,违法违规使用等问题较突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旭认为,庙会、赶集型临时游乐经营场所使用的设施,证照手续不全、来路不明的情况时常可见,存在很大风险。常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流动式”游乐设施,建议加大对大型设施报废程序的规范,建立重点设施二手交易流向监督制度,切断风险的源头。
对此,荀航也提到,一些小型的游乐园或类似于街心公园那样码放几个游乐设施的游乐场,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可能试图从任何角度节省成本。“在一些情况下,我们不能确定小乐园的游乐设施是否质量合格、设施操作员是否接受了足够的培训、游乐设施是否进行了到位的维护。因此,选择相对财力雄厚的大型知名乐园游玩,安全风险会比选择小乐园小许多”。
李宽说,这些“赶集式”游乐设施本身配备的运营安全管理人员不足,而且对这些设施的管理也存在模糊地带。
“每个开游乐设施的人叫做操作员,操作员需要持证上岗,正规的游乐园肯定做得好。不过,在一些公园里所谓的游乐场,可能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还有一个问题是,每个游乐设施都是有应急预案的,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要进行安全演练。实际上,那些小作坊式的小游乐园很少这么做,日检月检都不一定去做。”李宽无奈地说。
此外,受访的业内人士也认为,游客也要关注自身安全。
不过,在采访中,不少民众也向记者反映,如何辨别是否安全是难题。
“绝大部分游客在游乐园游玩,不会像资深过山车爱好者一般,对园中每个设施生产厂商有所识别。”金玲玲说。
对此,荀航也提供了一些简单的辨别方法,比如关于做工。
“为了节省成本、缩短制造周期,一些小品牌厂商的游乐设施可能会偷工减料。例如采用公交车上的塑料座椅、用两根铁杆就制成的安全压肩等。”荀航说,在一些情况下,游客分辨一些小品牌游乐设施比较容易,这些厂商为了给自己做免费的广告,会将设施品牌名拙劣地喷涂在设施显眼的位置,如悬臂顶端、座位靠背上等,更有甚者会将自家设施销售人员的联系电话标注在设施上。
“作为非从业人员的普通游客,可能对设施的级别和供应商无法判定,因此可以参考乐园知名度来做衡量,知名与否的界定比较复杂,可以从品牌知名度、投资方实力、项目辐射半径和年游客量这几个角度来衡量。”采访最后,李宽反复向记者说明,业内人士提到的游乐设施问题集中在市一级的游乐园或临时性的场合,设施供货方本身实力有限,同时由于经营方不固定或控制成本等因素,可能会出现设施未按要求检验、操作人员未持证、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各种情形,这类游乐园的安全性其实是会打折扣的,建议民众综合评定再做决断。
制图/李晓军
来源:法制日报